滿手泡也不叫苦 西湖龍井“茶二代”盛夏學炒茶
高溫天,雙手放在200多度的高溫鍋里炒茶,起泡了也咬牙堅持。
近三年,西湖龍井茶核心產(chǎn)區(qū)80后90后“茶二代”學炒茶的熱情越來越高。
7月4日,西湖風景名勝區(qū)西湖龍井茶年輕人手工炒制技藝集訓正式開啟。讓人意外的是,報名的新學員達到了152人,相比前兩年,這是年輕人參與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
今年還有一個新變化,就是學員們被分配到各個村跟著各村炒茶大師學藝。
7月5日,記者特地跑了一趟龍井村,看看那里的學員們學得怎么樣。
才炒了一天
好多人滿手都是水泡
早上9點多,還沒走到龍井村陸洲東家門口,記者就聽到他的大嗓門。
陸洲東是龍井村最年輕的炒茶王,也是國家高級炒茶技師、國家高級評茶師。對炒茶,他要求頗高。一進門,就看到一堆學員們圍在他身邊,聽他講解剛剛炒出來的茶葉品相如何。
他家10口大鍋,18個學員輪流炒茶,36℃的大熱天里,一坐就是一天。
三十歲左右的“茶二代”們一條汗巾搭在肩頭,炒茶炒得要么一手鍋灰,要么一手水泡。從早上7點到晚上9點,每人每天接近10斤的作業(yè)量,沒有一個人叫苦喊累。
“開學第一天,一來就直接上手,這個鍋燒起來,最高有200多℃。”炒茶的學員們赤手上陣。他們心里都清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感受溫度和茶葉的變化。
一看到陸師傅空下來,大家“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知欲就上來了,追上去請教,每一個知識點都會反復問。
在炒茶的10口大鍋中,還放了一口專門用來壓水泡的鍋,誰手上起了水泡,就到這里來炒茶壓水泡。
二胎媽媽認真記筆記
“作為茶農(nóng)不會炒茶說不過去”
35歲的丁大哥在這口壓泡鍋旁坐得最久,陸師傅稱他為“起泡師傅”。他的雙手上有好多個大大小小的水泡,尤其手掌心鼓出來一大片。“師父領(lǐng)進門,修行靠個人。”丁大哥說,要學好技術(shù)才能更好繼承家里的茶業(yè),“這點水泡算不了什么,能跟著大師學炒茶,吃點苦應該的。”
孫妍今年四十出頭,是一個二胎媽媽。她原來是一名茶藝老師,但在炒茶這方面,她坦言自己還是“小白”。
在陸師傅傳授經(jīng)驗時,全場就她一個人一直在小本子上快速記筆記。
“我家里奶奶已經(jīng)91歲了,來之前在她那里學了三四天。”孫妍說,雖然家里的長輩都會炒茶,可在家里學,長輩容易心疼,還是拜師學好,能狠下心來學到干貨,“作為茶農(nóng),不會炒茶真的說不過去,跟大師學藝這么好的機會,我肯定要把這門手藝學好學精。”
從最初的12名到今年的215名
學員人數(shù)越來越多
陸師傅告訴記者,這兩年來學炒茶的人在翻倍增加,大家都能吃苦??吹侥贻p人的這份精神,他挺感動,也想用心把技藝好好傳授下去。“當茶農(nóng)不容易的,好茶必須要靠手上功夫。不管炒哪一種茶,都要好好研究,才能真正把技術(shù)學到家。我們西湖龍井茶,以后就靠他們這一代人了。”陸師傅說。
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集訓從2020開始一直持續(xù)到今年,從最初的12名學員到現(xiàn)在215名。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藝在年輕人中越來越受歡迎。
這次集訓的學生有215人,其中往屆人員63人,新學員152人,而且80后和90后“茶二代”占了大頭。師資力量也很強大,學員們被分到14家規(guī)模茶葉企業(yè)和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大師工作室,由高級炒茶技師、非遺傳承人以師帶徒,手把手教學。
“學員里年齡小的才20來歲,還有一對母子是一起來的,很多人都是零基礎(chǔ)來學的,但都學得很認真,師傅們普遍覺得學員們很能吃苦。”西湖景區(qū)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說,經(jīng)過前面兩年的口碑積累,今年的報名人數(shù)明顯增加了,“景區(qū)提供了這么好的學習條件,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這個集訓,計劃每年都要搞下去,慢慢培養(yǎng)出越來越多的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技藝的接班人。”
來源:錢江晚報
本文標題:滿手泡也不叫苦 西湖龍井“茶二代”盛夏學炒茶 - 茶葉新聞_中國茶葉新聞_國際茶葉新聞
本文地址:http://m.iremcollection.com/zixun/xinwen/17376.html